蓮耶上師—講《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
(文接二六○期)
六祖明知道一切都是空性的化現,可看到這麼多的動物被殺還是很痛苦;叫祂放血祂不放,人家一定扁他一頓,然後,祂偷偷放生,害人晚上餓肚子,被人逮到,人家一定會扁祂一頓。祂就在那樣的環境裡面過這麼多年,有時想想,六祖真的過得很辛苦,那不是我們可以想到的。
六祖的頓悟其實也不是頓悟,祂不是什麼都沒接觸,一敲下去就懂了,頓悟之前是很長一段時間的漸修過程。六祖悟到的東西還是要回到紅塵去實踐。祂直接去看「殺」,這個是很恐怖的!祂直接在獵人堆裡,面對的就是人性的貪瞋癡,每天就跟被殺的動物說法:「要知道今生受果是前生造的因,不要怨恨他們。我為你授皈依戒,以後轉世去當人。」每天做這個事情,獵物都跑掉了,祂很可能又被獵人扁一頓。
這樣講好了,哪一天師尊付法給助教,叫他跑去屠場工作、賭場工作,或跑去風月場所,你悟到的還真的能存在嗎?這是很恐怖的事情!「勝義」你了解了,佛經講了這麼多,我們看後面這一段:「二勝義者。觀一切法無自性。」這裡也講「無自性」,如果師尊跟你講「無自性」是什麼,然後要你去屠宰場工作,要你去幫忙宰殺,還要幫忙放血。以前,那些血放掉通常就沒有用了,現在還可以做豬血糕、米血糕、鴨血糕,做成麻辣鴨血、麻辣豬血,甚至拿去混食物,然後餵其他的動物吃。你看著那些動物,豬在吃豬血的東西,你的心裡會有什麼感受?你的菩提心還在嗎?
所以六祖躲在獵人群裡,一方面,人家想不到他會躲在那裡,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實踐,去檢驗一下他所悟到的「因無所住,而生其心」,在看到雞被砍頭的那一刻還適不適用?這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地方。
「於諸教中。闕而不言。」其實也不能這麼說,還是有,只是密教的三摩地又有不同的地方。密教的三摩地最重要的地方在「觀想、合體」,也就是合一的功夫、淨化的功夫,這是一般法門不太會提到的東西。淨化的功夫,是要靠你合一,要靠你時時刻刻去憶念佛菩薩,時時刻刻認定你自己就是佛菩薩。
但是,這個「認定」,還需要有「證量」配合,沒有的話,在遇到阻礙的時候,很容易倒;在遇到稱讚的時候,遇到世間種種的稱、譏、毀、譽,一吹就倒。一吹、再吹、三吹、四吹,很多考驗的;要像師尊這樣怎麼吹都不會倒,因為那是肯定的東西,肯定有!怎麼樣都不會跟人家生氣、不會告人;就算被人家罵了,被人誤解了,祂都無所謂。如果沒有證量,「行願」的時候會很可憐,兩下就倒了。「證量」來自於你不但在理上對「勝義」了解,還要在三摩地裡面對「勝義菩提心」的了解,那個絕對是要在三摩地裡面做的。
「觀修」是一個方式,觀想佛菩薩跟自己合一,這也是只有密教才有;借用佛菩薩的加持力,然後觀想跟你的根本上師一樣,這是借重加持力。但這不是究竟,因為還有在「外」的佛菩薩。因此,你還要在三摩地裡面修出自己的真性、真如。說「修出」也不對,因為那個不是修出來的;或者說是「掃除障礙」,「掃除障礙」也不對,因為你不管掃不掃,它就是在。祖師說:「無雲晴空、勝義光明。」佛性、真如、見性,就在講這個東西。
你到了那個地步才會了解真的勝義,之後才能做到無時無刻入三摩地,生活全在三摩地中,而在三摩地當中,你會不斷加強你行願的力量,加強你行願的渴望。慢慢的,這種渴望又會對勝義更加了解,讓三摩地更精進。
這種渴望慢慢會變平淡。平淡的意思是「不再積極」地做這件事,但你也沒有消極;就是「有緣才會去做」,沒有緣,你也不勉強。這是很複雜的一個過程,所以「行願勝義三摩地」的前面講「其行相者,三門分別」。
原本就是一個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什麼要分成三個?這東西到底叫什麼?佛陀說了這麼多,師尊寫了這麼多書,其實祂真的什麼都沒寫,因為寫的都不是,但也都是。如果你真的懂祂寫的東西,你一看就知道祂在講什麼!如果不懂,就算把答案講出來,我們也不敢相信。事實上,答案早就寫出來了!在書裡面、在佛經裡面,只是,如果用名詞,一講出來就不對了。
假設我這隻手,我可不可以叫它是「腳」?可以!因為這是人類「約定成俗」的東西。日出於東沒於西,也可以講成「日出於西沒於東」、「日出於南沒於北」;方位都是我們人類定出來的,那個叫「名相」,那個不是重點。你知道那個之後,不管它是東、是西,你都知道,它就是那個。你真的看見了,你真的知道了,說實在話,你根本不會害怕「替代」,你也不會害怕為人賜福,就像師尊這樣,祂什麼都給弟子,什麼都給我們大家。
— 待 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