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蓮耶上師
(文接二七三期)
「云何無自性。謂凡夫執著名聞利養資生之具」,凡夫還有想要名譽,還想要被人家重視啊!想要金錢、想要名牌包。你被這些「生活上的工具」給綁住了!現在有很多人都被手機給綁住了,沒有手機活不下去,連洗澡都要帶著,因為他很怕漏接電話、漏看簡訊、漏看了什麼,甚至因為手機遊戲盛行,有的人會怕他的菜、寶物被偷走。
其實手機是中性的,錢是中性的,名牌包也是中性的,豪宅、名車、嬌妻、帥丈夫,統統都是中性的,這些東西不會綁著我們,是因為我們執著這些東西。
「務以安身。恣行三毒五欲」,我們為了要安定自己的身心,為了自身的一己之私,所以就任意被我們的三毒(貪、瞋、癡)、五欲(色、聲、香、味、觸∕財、色、名、食、睡)給驅使了。「真言行人誠可厭患誠可棄捨」,所以祖師在這裡講,如果想成佛、想修佛乘的密教行者,不要有凡夫這種行為,實在是要捨棄的。這就是出離心。
其實,名聞利養沒有不好,資生之具沒有不好,什麼東西都是中性的。你看榔頭、鋸子,有人拿鋸子來殺人,有人拿榔頭來殺人;工具可以拿來做好事,也可以做壞事,工具本身是「中性」的。
工具本身是無害的,有害的是「人心」,有害的是「三毒五欲」。「誠可厭患誠可棄捨」這句話看起來是要我們捨棄這些名聞利養資生之具,其實不是!捨棄的應該是三毒五欲。
祖師這裡告訴我們,凡夫就是有三毒五欲,所以才會執著名聞利養資生之具。但你真正要厭患、棄捨的是什麼?其實是「凡夫」,不是棄捨名聞利養資生之具,也不是棄捨三毒五欲。其實,祖師是要我們不要再當一個凡夫了。
因為這個世間是「有」的世界,哪個不是「名聞利養資生之具」?網路就是啦!如果連網路都不要,那我們要怎麼弘法?師尊祂也講過,祂灌頂可以不用戴法王冠的,但是如果祂不戴,以後這些上師也會有樣學樣,就都不戴了!那樣就攝召不了眾生的心,而你自己的心也會不莊嚴了。
真正的問題不在那些工具,真正的問題也不在三毒五欲;因為三毒五欲是自己的,如果你不受三毒五欲影響,你就不是凡夫了。因為你被三毒五欲給操縱了,被貪瞋癡給操縱了,因為內心產生了執著,所以你就是凡夫了。
在前面也講得很清楚了,「觀十方含識猶如己身」、「知一切眾生畢竟成佛故」,甚至更前面所講的「知一切有情。皆含如來藏性」,還有後面佛陀說的「一切眾生都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不能證得」。意思是你我都一樣,既然一樣,為什麼佛陀是佛陀?而我們是眾生?
佛陀不把我們當眾生看,是因為祂的「平等性智」;我們心中把祂當成是佛,那代表我們有「差別」。因為祂不受「三毒五欲」的影響,我們還受三毒五欲的影響啊!佛陀在世的時候會頭痛、腳痛、拉肚子,那是色身的問題,但他的內在、內心依舊超越三毒五欲啊!
所以,重點不在跳脫三毒五欲,真正的重點是在「不要再當凡夫」了。「不要再當凡夫」要怎麼做?第一,不要再執著名聞利養資生之具;第二,不要被三毒五欲給驅使。
我們先看後面這一句:「真言行人。如前觀已。」「如前觀已」也就是「如前修已」,意思就是說:「就像前面你所知道的那樣去修持。」
要修持什麼?祖師說了,你如果不想當凡夫,你要做兩件事:第一,不要執著;第二,不要被三毒五欲驅使了。凡夫的問題就是這兩項,既然是這兩項,你就把它斷掉。不執著、不被驅使,你就不再是凡夫了。
回到前面,「又諸外道等。戀其身命」,就是太愛惜自己,想要長生不老。「或助以藥物。得仙宮住壽」,想要借重藥物讓自己長壽,可以幾百年不死,就像神仙一樣。「或復生天以為究竟」,以為往生到天界那邊就是究竟了。「真言行人」,想要成佛、修佛乘的密教行者。「應觀彼等業力若盡」,這個「觀」就是呼應後面那句「如前觀已」的「觀」。
「未離三界煩惱尚存」,在三界裡,你還是跳脫不了煩惱、執著。因為欲界有欲樂,執著在欲、樂;色界執著在光明;無色界執著在無念。
為什麼「無念」了,還是停滯在無色界?「無念」不是問題,「無念」是真解脫方法,重點是執著無念,不敢有念。
【六祖禪經】裡講到六祖祂才不管什麼念呢!祂的意思是,佛性不會因為「有念」、「無念」而受到影響。「未離三界煩惱尚存」,就是因為跳脫不了執著,所以才會有欲界、色界、無色界。
樂、光明、無念,都不是重點,這裡面都有一個共同的名詞,就是「執著」。
— 待 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