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蓮耶上師
(文接三一九期)
東方阿閦佛攝四菩薩。金剛薩埵。金剛王。金剛愛。善哉。為四菩薩也。南方寶生佛攝四菩薩。金剛寶。金剛光。金剛幢。金剛笑。為四菩薩也。西方阿彌陀佛攝四菩薩。金剛法。金剛利。金剛因。金剛語。為四菩薩也。北方不空成就佛攝四菩薩。金剛業。金剛護。金剛牙。金剛拳。為四菩薩也。四方佛各四菩薩。為十六大菩薩也。
寶生佛有四個菩薩:金剛寶、金剛光、金剛幢、金剛笑。寶生佛是寶部的佛,祂所攝的菩薩就應該是「寶部」的菩薩。「寶」象徵「平等」,也象徵「灌頂智」,為什麼是平等沒有分別呢?其實是因為這個「寶」是每一個人都有的。祂所攝的為什麼是金剛光?因為金剛光是空性的光、不動的光,那個光其實就是大毗盧遮那佛的光,是大日的光,普照一切眾生,可以讓整個虛空沒有陰暗的角落。
我們在這裡可以慢慢發現一件事,金剛薩埵和金剛王比較像是阿閦佛的「本體」,而金剛愛跟金剛喜比較像是阿閦佛過渡到寶生佛時所產生的變化。然後,金剛寶跟金剛光,是從金剛愛跟金剛喜過渡到寶生佛完成了之後,寶生佛自己本體的變化。
那金剛幢跟金剛笑呢?這又不一樣了!這個是祂要過渡到阿彌陀佛時,也就是要開始轉法輪、開始要講法、開始妙觀察時,一定會產生一些新的變化;這個變化就是—祂放出來的光明非常巨大的,就像一個高高在上的法幢一樣。
換句話說,金剛薩埵跟金剛王像是「智」,金剛愛跟金剛喜是「悲」,也就是「體」跟「用」;金剛寶跟金剛光也是「智」(體),金剛幢跟金剛笑是象徵「悲」(用)。
當這個不動、不變異的法幢高高舉起時,所有的眾生都知道寶生佛在此,都會非常的歡喜,而寶生佛也會賜予大家歡喜,所以就以不動、不變異的「金剛笑」來表示。
生起了歡喜心後,當然就要講法、弘法了嘛!不是只是在那邊笑而已,如果只是在笑,眾生看不懂,眾生如果也只是笑,他們不能解脫,所以要過渡到阿彌陀佛。
之後,阿彌陀佛又生出了四個菩薩:金剛法、金剛利、金剛因、金剛語。金剛法的這個「法」會給眾生很大的利益,這個「法」很有用、很有效!這是什麼樣的「法」呢?原來這是「成就的法」。
「西方阿彌陀佛。由成妙觀察智。亦名蓮華智。」為什麼會是「蓮華智」?因為不管是如何污穢的地方,經過阿彌陀佛說法之後,所有一切都會成就!因為這個「法」非常厲害、非常銳利,任何無明、任何輪迴、任何黑暗,都可以在金剛法菩薩和金剛利菩薩這裡,得到解脫。
前面講的是法本身的特質,接著,這個「法」要拿來做什麼呢?「法」是要拿去觀察因緣的變化,所以會有金剛因菩薩;然後,這個「法」要講給眾生聽,要讓眾生成就,所以會有金剛語菩薩。當已經可以觀察到因緣,已經可以說法給眾生聽了,接著就有機會讓眾生成佛,所以,慢慢的,就會過渡到不空成就佛,也就是「所作皆成」。
剛剛講的金剛法、金剛利,是阿彌陀佛的「本體」,金剛因、金剛語是「用」,金剛法、金剛利也象徵是阿彌陀佛的「智」,金剛因跟金剛語象徵著阿彌陀佛的「悲」。
再來,進入不空成就佛的時候,又出現了四個菩薩:金剛業、金剛護、金剛牙、金剛拳。金剛業的這個「業」,不是「業報」的「業」,這裡是指「事業」。是什麼樣的「事業」呢?因為北方不空成就佛是「羯摩智」,也就是「成所作智」,意思就是「所做事業皆成」。這個事業當然不是指開公司、設工廠啊!它是指「如來的事業」。
所以,「如來的事業」就象徵「不空成就佛」,也就是「做什麼都不會落空」!眾生是「有空」,佛一定是「不空」!為什麼是「金剛護」?因為這個事業的意思就是要「救護、保護所有眾生」,直到他們自性成佛,否則,就是一直不斷地保護。
其實,金剛業、金剛護,金剛牙、金剛拳,也可以象徵著「誓願」加上「身、口、意」,是金剛業象徵「誓願」,金剛護象徵「意」,金剛牙象徵「口」,金剛拳象徵「身」。誓願出現之後,然後要保護、守護這個意念,然後再去說法,然後再去行動。
金剛業跟金剛護就是不空成就佛的「本體」,本體為什麼是佛的事業?佛的事業為什麼是保護眾生成佛?這是很有趣的!再來,要怎麼樣幫助眾生成佛?那當然要說法給眾生聽啊!但,說法還不夠,還要能夠摧破一切的無明、煩惱和黑暗。
講到金剛牙就讓我聯想到一髻佛母,祂就是一顆尖尖的牙齒,師尊有講過,當她咬下去,所有的東西都會碎掉!同樣的,黑暗、無明被金剛牙一咬下去,都會碎掉。再來就是金剛拳,金剛拳就是打破一切黑暗、無明,可以幫助眾生成佛。
接下來,我們從「但取十六大菩薩為四方佛所攝……」到「如月十六分之一……」再到「至十五日圓滿無礙」,前面是講十六菩薩也象徵【大般若經】裡面講的十六空……;但,真正的重點是「如月十六分之一。凡月其一分明相。若當合宿之際。但為日光。奪其明性。所以不現。後起月初。日日漸加。至十五日圓滿無礙」,意思就是從初一到十五,月滿到十六之後,圓就要衰退了……。
— 待 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