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32 眩暈症 提供/蓮接(朱鍾勛 醫師)
- 詳細內容
- 分類:西醫 整理提供/蓮接(朱鍾勛 醫師)
提供/蓮接(朱鍾勛 醫師)
「我的頭很暈,只要一張開眼,就感覺所有的東西都在轉……。」
「根本沒辦法站穩……,太可怕了,好像世界末日!」
很多人都嚐過「眩暈」的痛苦滋味。「眩暈」是一種伴隨晃動感或旋轉感的頭暈現象,正常人在暈車、暈船或喝酒過量時,可能會有周邊景物晃動、頭昏眼花、想吐等類似眩暈的感受。
但,真正因疾病引起的眩暈,往往是猝不及防,病人會突然感受到「自己或是周圍環境在晃動、旋轉」,有的還合併噁心、嘔吐等症狀。由於眩暈來得又快又急,讓人恐懼萬分─我是不是長腦瘤了?或是快中風了?若您有眩暈以及這些擔心,希望本文能有助於了解病情並減輕您的焦慮。
為什麼會眩暈?
眩暈跟一般頭昏最大的差別,在於發作時會讓人感到「天旋地轉」。人體的平衡系統出狀況時,包括「內耳前庭」功能失調,或是它與腦幹、小腦的連線或統合中樞發生病變,紊亂的訊息會讓人頭暈不適,並出現不自主的「眼球振動」現象(眼球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的不自主運動),而產生「外界的景物好像是在旋轉或是在晃動」的感覺。
同時,由於位於腦幹部位的「前庭神經中樞」跟附近的「交感神經中樞」及「嘔吐中樞」有神經連線,所以有些眩暈的患者還會有噁心、嘔吐、臉色蒼白,甚至想上大號的症狀出現。
引發眩暈的常見疾病類型
一般來說,眩暈症可歸為兩大類:
⑴內耳或前庭功能障礙。常見的如前庭神經炎、梅尼爾氏病、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症等。
⑵腦幹或小腦病變。包括出血、梗塞、暫時腦缺血及腫瘤等。
這些疾病都可能造成輕重不一的眩暈症狀,且表現上又各有不同。通常內耳等周邊神經出問題引起的眩暈,症狀比較嚴重,病人常覺得非常痛苦,但疾病本身的危險性較低。而如果是小腦等部位的病變引起的眩暈,初期時症狀可能較輕微,但病因本身的危險性則不容小覷。
詳細陳述病情很重要
病人在看病時,最好能把自己的病情詳細地告訴醫師,以利診斷參考。例如:
症狀表現:除眩暈外,有沒有伴隨聽力障礙、耳鳴、耳漲感?是否有嘔吐、噁心、頭痛或手腳麻?或是瞬間失明、言語困難等?有些眩暈患者除了眩暈外,還合併其他症狀,例如某些病人在發作前耳朵會先出現「嗚嗚」的耳嗚聲或是堵塞感,也有些患者會在發作時視力跟著模糊。
引發情形:眩暈是否和頭位有關?何種姿勢會誘發眩暈?有些患者沒有什麼特別動作,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眩暈;但也有些患者只要躺下身或是從床上爬起來,就會引發眩暈;也有些是在頸部轉動時,像是低頭撿東西、抬頭掛衣服等動作。
眩暈的原因:其實,眩暈的原因滿複雜的,有的是內耳的問題,有的是腦中風的前兆,有的甚至會有生命的威脅。一旦有眩暈的問題應該請教專業的醫師,得到確切的診斷後加以治療。
眩暈的檢查
眩暈的檢查有:前庭功能檢查、電氣眼振圖或影像眼振圖及腦部掃描等影像。大部分的眩暈症都是可以用藥物控制的,少數的眩暈症才需要外科治療,現在的平衡檢查及醫學影像檢查也越來越進步,可以偵測的病灶也越來越精細。一旦有眩暈發生,應該好好的檢查一下,也應該好好的休息,大部分的眩暈症都是可以恢復的。
第一次至耳鼻喉科看頭暈的病人,醫師會先詳細地詢問其頭暈發作的型態、頻率、持續時間、加重及緩解的因素、有無內耳症狀及全身性疾病等,接著會安排適當的神經耳科學檢查及實驗室影像學檢查。
在神經耳科學檢查方面,則運用最新的聽力檢查、眼振圖檢查、重心動搖檢查、耳蝸電圖檢查及聽性腦幹反應檢查等,仔細地評估頭暈的病發來源,再配合抽血及影像學檢查,經由一系列的檢查評估之後,會給病人一個明確的病因。
在確定病因後,則分別對症治療,若有內外科疾病須轉介內外科治療,若確定是暈眩症,可給予血管擴張劑、利尿劑、鈣離子阻斷劑等改善內耳循環的藥物,治療一個療程約需三個月。此外,也可以採用耳石復位術復健治療,如果服藥仍無法改善,可考慮採手術治療。
在醫學進步的今日,若能好好的配合醫師病史的詢問及適當的檢查,頭暈是會改善,甚至是會痊癒的。其治療方式為:⑴按時服藥約2至8週、⑵飲食控制、⑶手術(若藥物和飲食仍無法有效控制,則考慮手術治療)。
注意事項
低鹽飲食。
莫吃太鹹的食物(如:醃製品、香腸、臘肉、醬瓜),菜中儘量不放鹽,口味儘量愈淡愈好,不宜大量喝湯,因湯中鹽分過多。
低糖飲食。
多喝開水,每天至少2500西西。
拒絕煙、酒、咖啡、濃茶、可樂、巧克力等刺激品。
多吃新鮮蔬菜、糙米。
充足的睡眠。
適當的運動。
避免壓力過大、勿鬧情緒。
老病號身邊隨時準備一些眩暈的藥,一發作即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