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36 蕃茄、大蒜、黑木耳 提供/蓮接(朱鍾勛 醫師)
- 詳細內容
- 分類:西醫 整理提供/蓮接(朱鍾勛 醫師)
提供/蓮接(朱鍾勛 醫師)
蕃茄—蕃茄紅素
在美國,幾乎每個家庭都種蕃茄、吃蕃茄,目的是為了不易得到癌症。很多人都不知道,原來常吃蕃茄就不容易得到癌症,尤其是子宮癌、卵巢癌、胰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
這蕃茄可不是隨便吃的!那,蕃茄怎麼吃呢?有人說:「那還不簡單!洗洗就生吃唄!」還有人說:「把蕃茄切片,加點白糖,再配上啤酒。」如果是這麼吃的話,就不會有抗癌效果了。
原來,蕃茄裡面有個東西叫做「蕃茄素」,它存在於細胞壁中,必須透過加熱破壞細胞壁,番茄紅素才會釋放出來。告訴大家,蕃茄炒雞蛋或是單純的蕃茄湯、蕃茄雞蛋湯都很好,不但美味,還可以充分發揮蕃茄的效用。請大家注意,如果是生吃蕃茄,那就沒有抗癌的效用了。
「蕃茄素」又名「蕃茄紅素」,以中醫的角度來看,其主要功能是補氣生血、健脾益胃、強心提神;以西方醫學來看,蕃茄素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研究顯示,蕃茄紅素具有「高效猝滅單線態氧」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以阻斷亞硝胺的形成,具有保護心血管、防癌、抑制腫瘤及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因此,人體血液中蕃茄素的含量越高,癌症、冠心病的發病率就越低。
蕃茄紅素在植物界的分佈範圍很廣,主要存在於蕃茄、西瓜、葡萄、柚子、番木瓜、芭樂、南瓜、李子、柿子、胡椒果、草莓等果實,以及茶的葉片及蘿蔔、胡蘿蔔、蕪菁甘藍的根部,尤其是成熟後的紅色植物果實,其蕃茄紅素含量會較高。而蕃茄中的蕃茄紅素含量最高,每100g可高達3~14mg,且會隨著果實成熟度增加而升高。
人類自身不能合成蕃茄紅素,只能通過飲食來攝取。蕃茄紅素被人體吸收後可廣泛分佈於多種器官與組織,以血液、前列腺、腎上腺、肝臟、睾丸中含量較多。
大蒜—大蒜素
大蒜是抗癌之王。大蒜要怎麼吃呢?有人說:「那玩意得加溫吃,用油快炒之後,讚啊!」怎麼什麼都要加溫啊?告訴大家,大蒜加溫等於零,那就沒效用了!中國的山東人、東北人最愛吃大蒜,他們愛把整顆大蒜掰開之後,一粒一粒地吃,也說吃大蒜不得癌,但還是得到癌症了。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吃大蒜還是有方法的!必須先把大蒜切成一片一片的薄片,然後放在空氣中15分鐘,讓它跟氧結合之後產生「大蒜素」,如此才有效用!因為大蒜本身不抗癌,是「大蒜素」才抗癌,而且是抗癌之王。
有人喜歡在吃麵、吃香腸時配上蒜頭,往往把整粒蒜頭放進嘴裡咬幾下就吞下去了,這樣吃大蒜,一點效用也沒有,那就白吃了。而在吃過大蒜之後,嘴巴所散發出來的味道,往往讓人不喜歡。這也不用怕!吃點山楂、嚼點花生米,再吃點好茶葉,味道就沒有了。
生物化學分析證明,新鮮大蒜中並不含有大蒜素,而含有它的前體—蒜氨酸,蒜氨酸以不穩定、無臭的形式存在於大蒜中,在新鮮大蒜中的蒜氨酸受到衝擊(切片或破碎)之後活化、催化,形成大蒜素。
研究顯示,大蒜素具有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對於多種球菌、桿菌、真菌、病毒等均有抑制或殺滅作用;此外,對於多種致病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也有抑制或殺滅作用,低濃度時可以抑制真菌生長,高濃度時可完全殺死真菌。
臨床研究發現,大蒜素對於骨髓移植者併發的巨細胞病毒感染有明顯的防治作用。而大蒜素有降低血漿總膽固醇、降血壓、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紅細胞壓積、降低血液粘度等作用。經各種醫學實驗得知,大蒜素還能抑制皮膚癌、結腸癌、食道癌、鼻咽癌、肝癌的增長,因為大蒜能防止自由基的形成,從而減小了損害DNA、細胞膜和細胞蛋白的機會。
黑木耳
現在,一到過年或冬天的時候,是心肌梗塞病發的高峰期,病發年齡已經下降到30歲,有越來越小的趨勢。為什麼?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高凝體質」(血脂過高)」,一個是「高凝食物」(動物性脂肪和甜食,尤其是動物內臟)。血稠(醫學稱「高黏稠血症」)的人就是「高凝體質」。
心肌梗塞雖然無法治,但,是可以預防的。有些醫師會說:「吃阿斯匹靈就可以使血液不黏稠,也就不容易心肌梗塞了。」但,吃阿斯匹靈的後果是「眼底出血」,而目前,在歐洲已經不吃阿斯匹靈了。那吃什麼呢?就是吃「黑木耳」。現在,歐洲人、有錢有地位的人,都是以吃黑木耳來降低血液黏稠度,而不吃阿斯匹靈了。
黑木耳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用菌,它的蛋白質含量相當於肉類,維生素B2含量超過米、麵、蔬菜和肉類,鐵的含量比肉類高100倍,鈣的含量是肉類的30~70倍,它還含有磷和硫等構成人體細胞原生質的主要成分,因此,黑木耳被譽為「素中之葷」。
歷代醫學均有記載,黑木耳有滋潤強壯、清肺益氣、補血活血、鎮靜止痛等功效,是中醫用來治療腰腿疼痛、手足抽筋麻木、痔瘡出血和產後虛弱等病症常用的配方藥物。研究顯示,黑木耳能減低血液凝塊、緩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對於預防和治療冠心病有特殊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