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09日
地點:台灣雷藏寺 金剛持菩薩護摩法會
灌頂:金剛持、寶瓶氣
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法語開示
敬禮了鳴和尚、薩迦證空上師、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吐登達爾吉上師,敬禮護摩主尊第六金剛持金剛薩埵,敬禮壇城三寶。
師母、各位上師、教授師、法師、講師、助教、堂主,各位同門,網路上的同門,還有我們今天的貴賓:我的父親盧耳順大德、我的大妹盧勝美、我的大學同學李林德、朱金水、陳澤霞,〈台中農田水利會〉股長林秀卿女士、〈中國真佛宗密教總會〉會計師李滿春先生、名節目主持人邰智源先生、〈台中市政府社會局〉局長王秀燕女士、南投縣議會許粧議員代表、〈台中木棉花關懷協會〉創會理事長陳蕙美女士,還有網路上的同門,很多在座的貴賓,大家午安!大家好!どうも、こんにちは!(duomo konnichiwa日語:大家好),Japanese master is here,大嘎好!(廣東話:大家好),很多講廣東話的同門也來到這裡。
今天,我們修的是金剛薩埵,本來是修「金剛總持」,要求「金剛總持」,但是「金剛總持」太大,祂是十六地的佛,就是「阿達爾瑪佛」,可以算是「第一金剛持」。在密教裡面,最大的佛,應該叫「金剛持」。祂是藍色的身,所以,師尊今天也是穿藍色的以相應「金剛持」。其他五佛呢?中央毘盧遮那佛、東方阿‧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南方寶生佛,這五佛就是「五金剛持」。
密教的傳承是由「金剛總持」、「五金剛持」,接著是傳法的祖師出現,就是印度南天竺鐵塔現身的金剛薩埵,就叫「第六金剛持」。「金剛總持」、「五大金剛持」化身成為「第六金剛持」,就是我們今天做火供的主尊—金剛薩埵。以後,再傳法的金剛上師,包括師尊,包括傳法的金剛上師,都可以稱為「第七金剛持」。我們今天修金剛薩埵火供等於是在供養祖師爺一樣,所有的「金剛持」、「金剛總持」、「五大金剛持」和「第六金剛持」,接著是人間傳法的金剛上師。這可以講是密教的傳承。
金剛薩埵祂有三個代表,一個就是金剛薩埵,屬於菩薩的代表,象徵著慈悲;一個是金剛手菩薩,象徵著力量,金剛手也代表著方便;還有一個金剛心菩薩,就代表祂原來的「意」。一個慈悲,一個方便,一個就是祂本身代表的法旨—就是金剛心菩薩。
我們學密教的都知道身、口跟意念,可以這樣講,「身體」就是屬於金剛手菩薩,「口」就象徵著金剛薩埵,「意」就代表著金剛心。由金剛手、金剛薩埵和金剛心三者合一,就是「金剛持尊者」。今天就向大家簡單介紹今天的護摩主尊,也就是我們密教的祖師—金剛薩埵,因為祂傳法給龍樹菩薩,龍樹菩薩再傳法給所有的眾生,是這樣的傳承。
我們今天再談【六祖壇經】。我唸一段經文,這只是上半段,經文寫得非常的淺,但是含義是很深的。有一位修禪宗的人,名字叫智隍,他原來是參五祖弘忍的,禪宗第五祖—弘忍祖師。他自己認為「已得正受」,已經得到很好的覺受,「正受」就是已經得到禪宗的玄旨;「庵居長坐」,在他的寺院裡面,一直在做禪定的功夫,一共有二十年之久。六祖的弟子玄策,就是上回提到的那位玄策,他到處遊方,到了河朔這個地方,聽到智隍的名字,便去造訪他。
玄策問他:「你在這裡做什麼?」智隍回答:「我在這裡入定。」玄策就講:「你說入定,是有心入定呢?還是無心入定呢?如果是無心入定,一切無情草木瓦石,應合得定?」你沒有心入定,但是你一直在入定,那和石頭、木頭、廟頂的瓦和所有的草木,有什麼分別啊?這些也都得定了,他們定的更久,而且,還不動呢!你說石頭是不是禪定?它完全不動啊!你不去動它,它就不動;你若無心入定,就是這樣;「如果是有心入定,一切有情含識之流,亦應得定。」你如果有心入定,就是有「識」,有這個念頭要入定,那麼在眾生當中,我們都是有心,我們有時候也在定中啊!
例如,你在寫一本書的時候,心裡根本不想其他的,你只在筆和紙要寫出來的字,那也是一種「定」啊!誦經、唸佛、做事情,任何事都可以入定,「一切有情含識之流,亦應得定」,也應該是在禪定之中。例如你們現在坐在這裡聽法,一心聽我在講,也算是一種「定」啊!因為你的心裡不想別的,只想師尊講出來的話,你去體會,這也是一種「定」啊!你只想一種,不想別的,就是一種「定」啊!
智隍回答:「我在入定的時候,沒有看見有『有無之心』。」不知道有心還是沒有心,他是這樣講的。玄策講:「你沒有看見有『有無之心』,即是常定。」就叫做「常定」,在「定」中是屬於「常」,而不是「斷」,因為「斷」就是沒有了,「常」是還有「定」在。既然是「常定」,「何有出入?」你有時候有出定啊!有時候有入定啊!既然是「常定」,何有出入?你常在「定」中啊!為什麼有出定、有入定呢?「若有出入,即非大定」,有出、有入就不是「大定」了,因為「大定」是屬於「安般大定」,「安般大定」是沒有出、沒有入的。
智隍沒有話可以說,過了很久才問:「你的師父是誰啊?」玄策講:「我的師父是曹溪六祖惠能。」智隍就講:「六祖以什麼為禪定?」他反問玄策:「六祖是以什麼為禪定?」玄策回答:「我師所說,妙湛圓寂。」我師父講的,是圓滿的、是寂滅的、是微妙的,是「體用如如」,體用都是自如的。
五陰本來是空,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都是空的,「六塵非有」,六塵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不是有的。五陰都是空的,六塵是非有的,也不出,也不入,也不定,也不亂,「禪性無住」啊!這一種禪性是沒有住相的,不像你坐在法座上入定,他是無時無刻都在禪定,但是,不以「坐相」來顯示他的禪定。
「離住禪寂」,離開、住、禪和寂滅;「禪性無生」,這就很深了;「禪性無生,離生禪想」,離開生滅,而得到禪的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也沒有虛空這些所有的量。這裡所講的「虛空之量」,是什麼意思啊?也就是說,根本就沒有虛空中一切的種種現象,「心如虛空」,又沒有虛空種種的現象。
玄策所講的,是非常深的。如何解釋這一段呢?在佛經裡面,常常提到什麼叫做「常」?什麼叫做「斷」?以生命來講,生命統統都沒有了,石頭是沒有生命的,石頭算不算禪定呢?算!它是「無心禪定」,沒有念頭的禪定,石頭是沒有念頭的禪定,這一種禪定,就叫做「斷」,也叫「常」,怎麼回事啊?因為是永遠的禪定,叫做「常」,完全沒有意念就叫「斷」。
所以,有人講:「這個世界是有的,雷藏寺是有的。」這叫「常」。你把雷藏寺看成空的,雷藏寺為什麼是空的呢?因為雷藏寺是石頭、水泥、鋼筋、瓦、木頭所造出來的。這些本來是無心的,集合起來變成有形的,本來是空的,雷藏寺是空的,空的就是「斷」,集合起來就變成「常」。有形、有相的就叫做「常」,無形、無相、斷滅的,就叫做「空」。所以一個叫做「常」,一個叫做「斷」。這很難向大家解釋,但是,只告訴大家一個意念。
什麼叫做「斷」?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年輕人下公共汽車的時候,他的煙掉在車上,一個阿伯就對他講:「年輕人啊!你的煙(與「閹」同音)掉了。」年輕人回頭說:「你的才閹掉呢!什麼我的!」告訴大家,閹掉了就是「斷」;有啊!就是「常」。這個就很容易想。什麼叫做「常」?什麼叫做「斷」?講得讓人聽不懂!講這個你們就懂。年輕人走下車,煙掉了,老阿伯很好心,「年輕人!你的煙(與「閹」同音)掉了。」那年輕人很火,「你的才閹掉呢!」所謂「閹掉了」就是「斷」,所謂「還有」就是「常」,這樣講你們聽得懂。
六祖的弟子—玄策,對於「常」跟「斷」,分析得非常清楚。在這裡面,他很厲害,「有心」和「無心」,真的是一種很大的差別。「無心」怎麼能夠成呢?「無心」也可以成!我們常常聽到有一句話講:「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有心去種花,有時候也不成的,但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禪定也是這個現象,你無心而成。我只能跟大家講,不能有心,也不能無心,但是禪定是成的。這是六祖所講的禪。你不能用「有心」修禪,也不能用「無心」修禪,你根本不用「有心」、不用「無心」,但是你的禪自然成,這就是六祖所講的。這個要解釋是很困難。
有一個笑話,也不一定對,但是,跟大家講一下看看。夫妻吵架以後,丈夫就很知趣的逗著貓玩,妻子非常的生氣,說:「你跟那一頭豬在幹什麼?」丈夫非常的驚奇:「這是貓耶!不是豬啊!」妻子馬上就講:「我跟貓講話,你插什麼嘴?」表示罵她的先生是豬啊!我這樣講就是要解釋「有心」和「無心」,是很難的。到底這先生是豬呢?是貓呢?什麼也不是!他也不是貓,也不是豬,他是個人。雖然吵架,你罵他是豬啊!其實,他還是一個人。「禪」就是這樣,不是「有心入定」,也不是「無心入定」,但是,他就是在入定,就是在定中。
要令女生生氣,當然有很多的方法,要讓女生不生氣,當然也有很多的方法,你只要讓女生感動就可以了,她就非常的歡喜。現在講「親愛的」,女生會非常感動嗎?這可不一定,現在女生最感動的三個字,你知道嗎?「親愛的」沒什麼用了,因為那只是口頭上講講,要講實際的,那三個字就是「儘量刷」。妳儘量的刷,那個女生就會很感動,這是實際的啦!女生聽到「親愛的」,也許也會感動。
有一個老李,住在老蔡的家,老蔡每天都喊他的老婆,都喊:「親愛的!親愛的!」老李非常的感動,他跟老蔡講:「妳們結婚已經三十年了,還在喊親愛的,我聽了實在是非常的感動,你們真的是非常恩愛。」老蔡就跟老李講:「我每一個都喊『親愛的』,這樣才不會喊錯人。」所以,「親愛的」並不是什麼太好聽的,「儘量刷」,這是最實際的。
我跟大家講一個「常」、一個「空」的道理。師尊穿喇嘛裝、穿龍袍,坐在法座上,這是你們看到的,這是師尊的常態—「常」,就這樣子。如果有一天,師尊的帽子摘了,龍袍脫了,上衣也脫了,內衣也脫了,喇嘛裙也脫了,連內褲也脫了,站在這裡,這個就是「空」。師尊已經「空空(與台語「傻傻的」同意)」了,接近「空」了。什麼叫做「常」,你平時看見的,就是「常」,你看不見的,就是「斷」,這樣也可以做一個解釋。
智隍講:「曹溪六祖惠能以何為禪定?」玄策講:「我師所說的,是非常微妙的、非常清淨的、非常圓滿的、非常寂滅的,體用如如啊!」他仍然是一個「體」,一個「用」。什麼是「體」?什麼是「用」?譬如我們敲鐘,鐘是「體」,咚~~咚~~,響出來的聲音就是「用」。今天我們有這個身體,佛性就是「體」,我們的身體就是「用」。真正的佛性,是「體」,我們身體在做任何一件利益眾生的事情,就是「用」,這就是「體用如如」啊!就是說,一切都是非常如意的、自在的、隨性的,而且是利益眾生的,這就是「如如」了。
他講到,只有佛性是「體」啊!「五陰是空」啊!「六塵也非有」啊!「不出不入」。沒有什麼叫做「入禪定」?什麼叫做「出禪定」?「不出不入」。「不定」!雖然不在定中,但是也是不亂的,這就是很高深的禪。「禪性無住」,禪的本性,本來就是無住的,沒有固定的一個點,就是無住的,可以隨緣而運用啊!就是「無住」的。
禪定哪!真正的禪,按照六祖的禪,是沒有經過什麼修飾的,要講是「無心」,是很像,「有心」是不對的,「有心入定」根本是不對的,要講「無心」,根本也不是很像。這裡有一個比喻,一個妻子站在體重計,另一個名稱叫「磅秤」。妻子站在磅秤上面,她非常高興地跟她的先生講:「我今天終於少了兩公斤。」她的先生說:「那有什麼了不起,妳還沒化妝呢?」她還沒有化妝啊!化妝是什麼?油漆!在臉上「油漆」,再加上帽子、鞋子、穿著……,當然就增加兩公斤出來了;如果不戴帽、不穿鞋,什麼都沒有穿的時候上去秤,當然就少了兩公斤。先生就諷刺她。
六祖惠能的禪,是完全沒有化妝的,也就是nature的,非常自然的。但是,「自然」也不是喔!「自然」很接近「道」,就是道家裡面所講的「人法地」、「地法天」、「天道自然」。自然是很接近「道」的,沒有辦法講,才講「自然」。這個沒有化妝的,就是六祖本身的禪,是完全沒有用「心」的,沒有用「識」的,是很自然的!但是,還不能這樣講;真正的講,是「本然」的,本來就是這樣子,要體悟到非常湛深的那一種道理出來,才算是「自然」的。「自然」和「本然」,又有不同,「自然」還有一點去造作,「本然」是本來就是如此的。體會到佛性以後,才能體會到「本然」,而不是「自然」;「自然」和「本然」是不同的,本然就是完全沒有化妝的,沒有加上任何一個料的,是原本的。
六祖的禪叫「妙湛圓寂,體用如如」,「妙」就是微妙,「湛」就是清淨的,「圓」是圓滿的,「寂」是寂靜的,等於是在講佛性的道理了,很自然的道理,沒有加的。有一個比喻跟大家講一下,我們常常看到的,有一個媽媽騎著摩托車,後面揹著一個小孩,媽媽沒有戴安全帽,小孩子也沒有戴,警察攔下她說:「妳的小孩怎麼沒有戴安全帽?」媽媽就講:「我的小孩是baby,安全帽沒有他的size,當然沒有辦法戴安全帽。」警察就講:「那妳自己也要戴安全帽啊?」這媽媽怎麼回答?她講:「如果我的小孩因為沒有戴安全帽而出了事,我也不想活了。」警察突然之間,他也想不出來要罰誰?到底怎麼罰?他說:「喔!還是這媽媽比較厲害一點。」當然,按照交通規矩來講,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戴安全帽。其實,那是不合於佛教的「本然」,「本然」是什麼都「沒有戴」的,也就是赤裸裸的,沒有加一件東西的,那是「本然」。
像師尊現在戴了帽,是法王帽,穿了龍袍,還穿喇嘛裝,還戴錶,甚至還戴了鑽戒,都是人家送的啦!龍袍也是人家送的啦!喇嘛裝也是人家送的啦!法帽也是人家送的啦!錶也是人家送的!我本來是統統都沒有的,這念珠是〈笨笨〉送的啦!其實,我什麼都沒有的,你說是嗎?沒有一樣東西是我買的,全部都是人家送的,這就是等於「戴了安全帽」,不是「本然」。
我的「本然」是連肉體也不是,我的肉體是我的father和mother送的。我今天這個肉體是不是人家送的啊?是啊!是爸爸和媽媽送的。你們的肉體是不是你原有的?不是嘛!是你的爸爸和媽媽送的,對不對?哪一個說不是!除非姓「孫」名叫「悟空」,「孫悟空」是石頭裡面「迸」出來的,祂沒有父母嘛!除非是「孫悟空」,否則都是你的爸爸和媽媽送給你的肉身。哪一個不是人家送的?你原來的呢?這裡就是講禪,原來的就是「本然」,就是佛性,這樣就夠清楚了。
嗡嘛呢唄咪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