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的第一門課—入菩薩行論( 24 )
■釋蓮耶上師開示
(文接三七九期)
所以其實從這前三句偈,我們大概就可以發現寂天菩薩祂實行了祂所說的以後,祂覺得祂自己是一個很平凡很平常的,祂所懂的東西也是很平凡、很平常的,祂沒有把自己捧得高高在上,祂沒有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祂並沒有這樣。
那問題是我們凡夫往往有一點點什麼我們就總是要以指導者的角度來指點別人,那很不好。這個大家都會有,連我也會有這種問題。所以有時候要怎麼樣去把這些東西給撥遷掉是很不容易的,真的很不容易。可是我自己會去看,會去反省、會去檢討,我會想一想我寫這個話,有沒有站在一個高高的角度來指導人家?還是我講的是我自己的想法,講的只是自己一個經驗?
所以那時候我看到這三句偈的時候,我想祂為什麼要這麼謙虛,有可能是〈那爛陀寺〉當時的情況祂必須要這樣做,但是我後來發現這樣太小看寂天菩薩了,因為祂真的是一個菩薩,甚至可以這麼講,祂是一個成佛的菩薩,祂會覺得我是這樣修行的,那我就告訴大家我是怎麼修的。至於大家要不要,隨你們。
因為我覺得這個對我有幫助,也許也對你們有幫助,祂並沒有說這個是秘密,不可以跟大家分享,祂並沒有,祂覺得沒有什麼秘密,其實也真的沒有什麼秘密,因為我記得我在跟師尊學這個的時候,師尊都跟我講菩提心,我自己再回頭看,我現在就覺得好像關鍵都是在菩提心上面,不管是幾地的菩薩,和佛之間的差異都是在這個菩提心三個字上。知道菩提心的多少,行得多少你所知道的,然後忘記你所知道的,把它變成呼吸、吃飯、喝水、上廁所那麼簡單。
兩個禮拜前我講,就好像血液在血管裡面走,我們請問現場哪一位知道你的血液現在有沒有在血管裡面跑?我們通常不會特別去注意現在有沒有心跳,好像都不會注意這個。我們的血液應該有在血管裡面跑吧?我們不用知道血液也在血管裡面跑,其實要做到這樣,對於菩提心我們所知、所行要能夠做到像這樣。
因為這時候才會無所執著,也就是無所住,沒有執著了,那接下來你所去行的、所知的才是真正的菩提心,而不是去發的。發的意思是什麼?去創造的,好像過去我沒有菩提心,今天我對師尊發一個誓說我要有菩提心,好像這個東西是我發了才有的,我修了才有的,不是!
這個跟我發不發,修不修都沒有關,可是那必須要達到菩提心這三個字都不執著,真正的無所住,連菩提心這三個字我都不要住在裡面,所以以前禪宗祖師才會有那種一聽到佛就要去洗耳朵,一聽到有人說開悟、玄旨,天啊,我要把耳朵割下來。為什麼?你還有這個問題,你還有悟跟不悟的的分別,你根本不需要去管這個,你就去執行,佛經看了那麼多,佛理懂了那麼多,只要去做,就剩這樣,只要去做!去實踐!你不實踐你怎麼知道你悟的是對的還是錯的?你不實踐你怎麼知道你悟的是全部還是局部?你不去實踐你怎麼知道悟的是初一、初二、初三,還是十五、十六?要實踐!
實踐的時候一定會碰到很多很多的困難,這個時候就應該要更感恩,因為所有的眾生都是自己的老師,所有的眾生都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其實他們不是眾生,他們是自己,他們就是佛。從這些鏡子裡面可以看得到自己有什麼問題,還會生氣,還會嫉妒,後面寂天菩薩甚至有講人家有好處,人家有得到好處,你嫉妒他幹什麼呢?祂後面講很多這種事。人家罵你你生氣什麼呢?祂都在問這問題,祂後面提了好多這種,我們到時候看到就知道。既然你就是他,他就是你,他罵你就是罵他,罵他就是罵你,那奇怪了,人家罵你你會生氣,那為什麼人家罵他你不替他生氣?寂天菩薩就這樣問。所以你看這些祖師腦袋都很清醒,邏輯很好的。為什麼?因為祂們看見的就是那個究竟的東西,祂們所知所行的就是那個究竟的東西。
好啦,今天就分享到這邊,下次有機會再跟大家多說,謝謝大家!嗡嘛呢唄咪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