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43 帕金森氏症 文/蓮接(朱鍾勛 醫師)
- 詳細內容
- 分類:西醫 整理提供/蓮接(朱鍾勛 醫師)
文/蓮接(朱鍾勛 醫師)
「帕金森氏症」的名稱是來自一位叫做詹姆士‧帕金森的英國醫生,他在西元一八一七年的時候首先描述此病,也是第一位於醫學文獻中報告症狀為四肢及軀體顫抖、僵硬且行動緩慢的病例。後人將他當時所發表的「震顫麻痺」稱作「帕金森氏症」。
引起疾病原因
其確實的發病原因目前還不明,「遺傳」有可能是帕金森氏症的發病原因之一。
目前已知會誘發帕金森氏症的危險因子包括:
病毒感染。
藥物濫用造成。如:海洛英合成的副產品,MPTP(methyl phenyl tetrahydro-pyridine)有毒性,會選擇性的危害黑質腦細胞,使得多巴胺神經元的粒線體中毒死亡,產生帕金森氏症。
其他的有毒物質。如:一氧化碳中毒或重金屬如鎂中毒,亦可以破壞黑質腦細胞而產生帕金森氏症患者。
遺傳因素。有些帕金森氏症的患者是跟遺傳的因素有關。
精神科的藥物副作用。如:phenothiazine類安神劑、Haloperidol等。
病理機轉
脆弱的神經系統毫無抵抗外界壓迫的能力,神經系統本身幾乎沒有修復的能力。神經細胞不具有再生性。神經傳導的物質可以分類成興奮性與抑制性的,黑質分泌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從大腦皮質及視丘傳來的神經纖維分泌乙醯膽鹼至紋狀體,目前已知帕金森氏症的症狀是多巴胺與乙醯膽鹼不平衡所造成的。
帕金森氏症臨床症狀
症狀嚴重度可分為五期。
第一期是單側肢體先產生症狀。寫字或作精細的動作會較差,手會有些顫抖,也較僵硬,字寫起來會有些扭曲。
第二期則是兩側肢體皆有症狀。臉部表情僵硬,雙手皆會有顫抖、僵直或動作緩慢的現象,行走時軀體及兩下肢皆較僵直、遲緩,此階段仍然有能力從事輕便工作。
第三期則兩側肢體之症狀皆加重,部分日常生活須旁人扶助。此時走路相當緩慢,不但步伐很小,動作很緩慢,臉部表情更為呆滯,說話聲音較小,構音也較不清楚,但病患神智及記憶力仍然正常。
第四期的肢體症狀更嚴重了,病患行走時相當不穩,舉步維艱,須要旁人扶助才能走動,日常生活如吃飯、洗澡等皆須旁人照顧。
第五期則是帕金森氏症的末期。病患已無法行走,完全臥床,連吞嚥、咳啖、翻身皆相當困難,因此容易產生褥瘡、肺炎及營養不良,以致死亡。
目前統計,五十歲以上中老年人的流行率約1%,而六十五歲以上則有15%的流行率,而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大約是相同的。
帕金森氏症之診斷
帕金森氏症之診斷除了依據臨床症狀包括顫抖、肢體僵直或行動遲緩,進一步的檢查是「氟18多巴正電子腦斷層攝影」。此種檢查的原理是由靜脈注射放射藥物氟18多巴,此藥物會被多巴胺神經吸收。利用正電子電腦斷層攝影,就可正確的測量多巴胺的多少。
鑑別診斷
有一些疾病的症狀類似帕金森氏症,走路也相當遲緩、僵直、或顫抖;這類疾病包括腦血管疾病、水腦症等,須與帕金森氏症作鑑別診斷。因此須作腦部核磁共振攝影,證實是否有腦血管阻塞、腦梗塞、腦萎縮以及水腦等,這些疾病之治療方法完全與帕金森氏症不同。
藥物治療
初期主要是藥物治療,以短效型及長效型的多巴胺藥物為主,藉由供給多巴胺神經多一點的多巴藥物,以便製造出更多的多巴胺來彌補退化的神經所減少的製造量。早期的帕金森氏症患者,對於多巴藥物的療效反應皆相當不錯,但由於帕金森氏症為一進行性的疾病,多巴胺神經一直在死亡,以至多巴藥物會愈服用愈多,然後藥效愈來愈差,症狀就愈來愈嚴重。
外科手術療法
由於藥物治療無法控制嚴重病患之症狀,改善病患生活品質,因此外科手術治療便成為很重要的治療方法。這些手術方法分破壞性與建設性,手術方法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燒灼切開術,有些區域包括蒼白球、視丘及視丘下核等。經過研究已證實,當多巴胺神經死亡時,上述三個地方的神經細胞功能就會大大增強分泌的乙醯膽鹼,破壞視丘,病人就不會顫抖。破壞視丘下核,病患的所有症狀就會減輕,藥效也會增強。
第二種則是埋入電極,埋電極至上述三個區域中的一個,皆與燒灼破壞效果類似。
第三種手術則是胚胎腦移植手術,其原理就是補充退化的多巴胺細胞,刺激多巴胺產生。
結論
帕金森氏症已不是一種不可治療的病歷了,除了初期的藥物治療外,只要藥物療效不佳者,皆可利用外科手術治療,重要的是病人與醫師合作改善病患症狀,恢復良好的生活品質。